海洋網箱養殖業的興起。
20世紀70年代末,由于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嚴重下降,我國漁業發展戰略以養殖為主,大力推動海水養殖業發展,成長為世界上大的水產養殖國。
2006年,我國海水養殖年總產量超過海洋漁業年總產量,占海水水產品年總產量的50%以上。網箱養殖是我國主要的海水養殖方式之一(海水養殖包括工廠循環水養殖、網箱養殖和圍網養殖)。根據2018年《中國漁業統計年鑒》統計,截至2017年底,我國海水養殖總產量為2000.70萬噸,其中海水網箱養殖總產量為70.23萬噸,占全國海水養殖總產量的3.51%。海水網箱養殖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,并逐漸成為我國海水養殖的主體。
傳統網箱養殖存在的問題。
長期以來,我國海水網箱主要采用內灣浮竹、木結構網箱(普通木網箱)、普通重力網箱等傳統海岸網箱(指沿海海岸、內灣或島附近水深不超過15m的中小型網箱)。然而,隨著傳統網箱養殖的使用,暴露的問題越來越明顯。主要問題如下:
近海水域養殖密集。
目前,近海養殖可分為0-15米水深、15-40米水深和40米以上水深。考慮到養殖病害和對海洋環境的影響,0-15米水域的養殖密度已接近飽和。相比之下,15-40米水域的利用率仍然很低,40米以上的水深有豐富的養殖資源可供開發利用。
病害嚴重。
由于養殖方式高度集約化,魚類疾病對養殖魚類的影響更為明顯,高傳染率和死亡率對網箱養魚構成嚴重威脅。
海洋生態環境污染。
一方面,網箱養殖將溶解的無機氨、磷和懸浮顆粒有機物等廢物排放到周圍海域,加劇了海水的富營養化,削弱了養殖生物對紅潮和疾病的抵抗力[2]。在繁殖過程中,20%-30%的魚餌不能被魚類使用,繁殖生物的糞便排出,導致大量的氮和磷進入水體,導致水體和基質富營養化,藻類暴發。另一方面,由于風浪和海流對養殖環境影響較大,海水網箱多在近岸或內灣,而近岸自凈能力較弱,容易聚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,改變原有的生態環境。
網箱體積小,抗風浪能力差,使用周期短。
目前,育種網箱對流速的變化非常敏感。當它們處于高流速海域時,網狀衣物的漂移變形非常明顯,導致養殖體積減少和養殖魚類擦傷,增加了養殖死亡率。中國沿海地區經常受到臺風的影響。傳統的網箱無法抵御臺風的襲擊,容易造成巨大的損失。